专注电炉铸造10年
全国咨询热线:15028752820

江苏扬中:税惠落细落实 助企拓新蝶变

发布时间: 2025-01-03 04:22:12 作者: 火狐体育官网首页登录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近年来,扬中市税务局围绕产业强市“一号战略”,聚焦高端制造业持续发力,优化服务,问需解难,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产业创新实力,用科学技术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切削刀具被誉为机床的“牙齿”,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工艺水平提升的关键。位于江苏扬中的某工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高效精密切削刀具的高新技术企业,成功拥有了国内高端金刚石工具加工的话语权。

  据该公司董事长唐圣龙介绍,公司生产的刀具可以将刃口的精度降到3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40,这是该公司的销售保证和口碑所在。练成这样的“独门绝技”、在超硬刀具领域稳步前进,“税力量”的助力功不可没。

  成立30多年来,从创业之初的小作坊,到如今的行业领先,该公司始终将设备、技术、产品的同频蝶变作为不变的追求。公司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加大技术投入,增加人才和设备的引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每年研发投入都接近10%,获得专利信息122项。

  “搞研发不可能一帆风顺,刚开始眼看着资金砸进去却没收益,心里很没底。慢慢研发见成效了,销售上来了,税收优惠真金白银到账上,我们就越干越有信心。对企业来说,资金是‘助推器’,更是‘加速器’。”公司去年来实现销售近亿元,享受各类税费优惠1397.93万元,其中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就接近700万元。

  目前,公司已拥有各类刀具近5000种,被一汽大众、广汽丰田、上海通用、长春一汽等国内数十家发动机生产企业经常使用,高端产品性价比远超国外品牌。现在,该公司每天生产的刀具产品量稳定在1000把左右。

  为有效支持高端制造企业创新发展,扬中市税务局主动靠前服务“不间断”,分层分组积极开展调研、走访活动,精准投放“政策补给包”,宣传辅导各类涉企服务举措、税收优惠政策,帮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激发创新内生动力;创新便民服务“有温度”,以纳税人缴费人需求为导向,深化“定制式”涉税服务,快速响应、积极解决办税缴费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小风险,把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账上”,切实减轻负担,助推发展。

  10月末,江苏某机械有限公司的汽车零部件新厂房正式启用,新购置的高精度加工中心、数控智能设备陆续进场,进入试生产。在成立的第十年勇闯“新”赛道,这对专业生产精密轴承及轴承套圈的该公司来说,是精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步。

  轴承虽小,却被称为是高端装备的“芯片”。成立早期,该公司单一从事轴承生产。在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指引下,公司的发展可圈可点。近年来,为顺应新质生产力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该公司开始切入“新”赛道。

  “新”赛道既是领域拓“新”,也是科研创“新”。该公司CEO耿晨翔表示,“转型发展并不是特别容易,税收政策、税收优惠为咱们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充足信心。”去年公司实现销售1.36亿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640余万元,今年公司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加,发展也是稳中有升,前三季度,申报工业销售已突破1.8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2.6%,正朝着2.2亿元全年销售目标全力冲刺。

  这两年,公司进一步加速了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步伐,大手笔增加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投入。此次落成的新厂房,就是公司年初投入2.5亿元,在已有轴承事业部和热处理事业部基础上打造的一个汽车零部件高精创新车间,主攻智能转向系统等方面,预计可形成年产汽车零部件1000万套产能,实现销售4.5亿元,或将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创新发展,税惠同行。下一步,扬中税务部门将持续拓宽政策宣传广度和力度、加强服务的深度和精度,以政策之“惠”、服务之“暖”、环境之“优”,助力企业竞逐“高精尖”,为高水平发展添翼助力。(杨瑞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AI、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涨的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发布——晒晒中国空间站的亮眼“成绩单”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层次地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视频生成、语音交互等AI应用近年来持续火热,在2024年已让慢慢的变多用户得到高效便捷的体验。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格局,颠覆现有的企业组织架构和规模。

  26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交付启航。

  了解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或许能为AI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同时让其更好地适应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

  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有关监测显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基本满负荷生产。

  在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